专访张益唐:70岁数学家,追逐第二次闪电

Episode 135 · September 29th, 2025 · 59 mins 9 secs

About this Episode

「反正我们就看,我能不能被闪电击中两次吧?」

*本次访谈的「图文版」和「视频版」今日将同步发布,视频首发于抖音。

本次访谈的图文版链接:《晚点专访张益唐:70 岁数学家,追逐第二次闪电》
图文版里对提及的数学概念、数学家和事件有更多详细注释,可阅读了解更多。

很长一段时间里,张益唐是作为一个励志传奇,而非数学家被人谈论与记忆的。

他身上有能触动所有人的戏剧性:一个北大数学系的天才,在美国博士毕业后因未获导师推荐求职不顺,多年来辗转于列克星敦、纽约的各种临时岗位,一度住在房车里。到 2013 年,他突然在 58 岁“高龄”,以一位大学讲师的身份攻克了百年数论难题“孪生素数猜想”,震惊世界。

今年 6 月底,张益唐举家回国,全职加入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。我们在他回国不久后前往广州专访了他。

作为一个数学家,张益唐对挫折、低谷、孤独、命运都有自己的解读。

他一直追求独特的想法,他最喜欢的状态,就是能一个人专注地思考数学问题。

你得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,这很难……但如果不追求独特的想法,很难做出新成果。

在那些世俗意义上困顿的日子里,他因不被人关注,反而保持着自己的视角。在张益唐密集思考孪生素数问题的那几年,数学界曾有过一个权威研讨会,结论悲观。不过张益唐两年后才知道有这个会。

大家觉得好像有一条路有可能做出来,最后谁也没走通,“就差了一根头发丝”。可是数学,你差一根头发丝也不行。
而我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想的。如果你完全跟着别人弄,别人卡在那儿,你也得卡在那儿。

张益唐长期的挫折与传奇的成功,都源于他面对数学的方式:十几年甚至数十年专注少数几个重大难题,几乎不发表阶段性成果;他像隐士一样独自思考,甚少与同行交流合作。

70 岁的张益唐,仍在攻克下一个大问题:“朗道-西格尔零点猜想”。

大量重要结论都以朗道-西格尔零点猜想的成立为条件,它也被认为可能与证明黎曼猜想有关联。所以张益唐的一位前同事会说,如果张益唐真能证出朗道-西格尔零点猜想,那就好比“被闪电击中两次”。

我们问张益唐,面对想解决的问题,他现在的数学直觉还有多强?“我觉得我还能做。”他说。在 70 岁,一个数学家在追逐他的第二次闪电。

*本期是《晚点 LatePost》的前沿视频访谈系列 Next Quesiton 的第一期,视频首发于抖音。小宇宙的这个音频版会稍长一些,放了更多内容。

本期嘉宾:张益唐,数学家,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首席科学家
本期主播:程曼祺,《晚点 LatePost》科技报道负责人

时间线跳转:
只解大问题
03:10 “反正我们就看,我能不能被闪电击中两次吧?”
05:46 长时间想少数难题,不追求发论文的频率
09:07 “好运气还是坏运气,一开始你也讲不清楚”
13:31 兴趣起点:9 岁看《十万个为什么》哥德巴赫猜想、费马大定理
14:24 23 岁从锁厂工人成为北大数学系学生
16:04 专业是“计算数学”,但大三开始转向理论数学

数学的直觉
17:17 判断什么问题重要并不难,就看能不能做,敢不敢做
18:09 直觉是对正确的一种预感
20:42 几十年一直盘桓几个难题,是一种什么状态?
22:56 朗道-西格尔零点猜想:已经做出来了,正在寻找简化
25:30 独自面对数学,“交流是个困难的事”

光靠 AI 证不出黎曼猜想
26:46 现在 AI 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是数学问题
27:25 光靠 AI 解不出黎曼猜想,数学研究的周期和脑力强度远大于奥赛
28:44 49 年前的“四色问题”,一个错误的预言
31:24 想过黎曼猜想,但没看出一条路

数学家,最重要的专注
32:20 王虹的例子,判断一个人的才能不能看短期
33:28 做数学家,最重要的是专注,这也是一种天赋
35:07 辅导孙女数学,最主要是激发兴趣

“现在是回国最好的时候”
36:10 赴美 40 年后归国,目前中国对基础科学大力投入
37:15 最喜欢的数学环境:一个人不受干扰,写论文
37:40 新计划,资料都在脑子里
41:00 改写论文,“烦得要命”
43:21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,给一流人才足够的空间
45:18 北大研究生导师潘承彪先生的“小考验”
47:12 不希望学生转行,但尊重选择

自得其乐,没有退休
48:12 如果给孪生素数问题写一本《费马大定理》?
50:17 “三大悲剧的作者会被人遗忘,但阿基米德不会。”没想过不朽,也不追求
52:02 “更快活”是一句虚拟的话
52:39 25 年没回过,“不想提了”
53:34 “我还可以”
55:03 “自得其乐,你自己在享受,觉得有意思,这就够了”

-55:52 连点成线:往期节目呼应

相关链接:
[《晚点专访张益唐:70岁数学家,追逐第二次闪电》](待放)
「晚点聊」71 期:《“如果相信只靠 Scaling Laws 就能实现 AGI,你该改行了”,与香港大学马毅聊智能》
「晚点聊」108 期:《与马毅聊智能史:“DNA是最早的大模型”,智能的本质是减熵》

剪辑制作:Nick

本期主播:
小红书@曼祺_火柴Q即刻@曼祺_火柴Q

☆《晚点聊 LateTalk》建立「 播客听友群」啦!☆

欢迎关注科技、商业大公司动态和创业创新的小伙伴进群交流,第一时间收听新节目。
这里有更多互动,更多话题讨论。欢迎贡献选题 & 推荐嘉宾。

请先添加「晚点」小助手的微信号,备注:“晚点聊”,我们邀请您入群。

关注公众号《晚点 LatePost》和《晚点对话》,阅读更多商业、科技文章: